智慧医疗助力上海十院心脏康复新模式

2019年10月20日

继国家级胸痛中心绿色救治通道快速发展之后,心脏康复中心建设成为了各大医院的热点,6月2日在上海闭幕的东方会心脏康复专场论坛的热烈氛围也印证了这一点。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十院心脏康复中心在徐亚伟主任的带领下,摸索出一条自己的特色建设路线,迎来全国各大医院同仁的参观交流,十院康复中心负责人刘主任在东方会期间陆续接待广东康华医院贾国良院长、湖北东风医院杨院长和广西梧州人民医院叶院长等一行,就心脏康复中心建设以及运营进行了深度的交流与探讨,坚定了心脏康复中心的建设与推广的信心。。

心脏康复需要医院和医生的高度重视,临床医生的参与是基础

上研究已经表明,心脏康复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但在实施中存在诸多障碍:医生推荐不够、病人持续参与率低(最突出问题)、缺乏医生转诊、医保不支持、有患者偏爱自我教育计划等,需要医院在行政层面整合各方资源,打通住院、门诊、康复的无缝连接,提升临床医生的重视程度,让临床医生积极参与,提升患者的康复意识,既能为临床医生“减负”,也为康复治疗做好高依从性教育。

有效的康复体系和科学的康复流程,是心脏康复可持续发展的支撑t

心脏康复是一种跨专业、有系统的活动,一套有效的体系和流程应包含以下方面:康复中心的机构要求、团队要求、配套场地和设备要求、心血管专科条件、数据要求、心脏康复患者的评估及干预、康复风险规避及应急预案、分级诊疗及转诊协助、培训与教育、质量控制与改进等,十院在体系与临床路径上已经摸索出了一套较为先进的信息化方案。

建立连续的康复档案,积累国人自己的数据,信息化建设是康复中心建设的保障

现有的数据标本都是基于国外的,而中国有最庞大的患者群体和最丰富的临床病例,与最新信息技术的结合必然为心脏康复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发展。一诺心康旗下心康通智慧心脏康复系统为行业提供了一套中国特色的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信息化解决方案,功能包含专科电子病历、个性化临床路径管理、分级医联体协助、数据挖掘、院外康复管理、运营管理、人才培训和设备对接等,以临床以数据为依据推行和实践临床与康复一体化模式。

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突破心脏康复存在的障碍,带动心脏康复进入新一阶段的发展,搭建良性的康复体系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极大改善这一局面。

项目咨询